Site Network: um_bloggers | imagebank | videoworks | business home

Welcome to imagebank.um-gallery.net

Only through art can we emerge from ourselves and know what another person sees.

- Marcel Proust, Maxims


China Scenery 3 中國景物 3

(Max 1024x1024 pixel)

Northern China 華北

northern china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華北地區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即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市、包頭市和呼和浩特市等四盟(市)。政治上一般上把整個內蒙古都列入華北地區。

華北平原亦稱黃淮海平原,位於中國華北地區,西起太行山和伏牛山,東到黃海、渤海和山東丘陵,北依燕山,南至大別山區一線與長江流域分界,跨越河北、山 東、河南、安徽、江蘇、北京、天津等省市,面積達30萬平方公里。華北平原地勢低平,多在海拔50米以下,是典型的沖積平原,是由於黃河、海河、淮河、灤 河等所帶的大量泥沙沉積所致,多數地方的沉積厚達七八百米,最厚的開封、商水一帶達5000米。目前,華北平原的面積還在擴大。華北平原是中國的重要糧棉 油生產基地。

根據華北平原不同的區域特徵,可分為四個亞區平原:

  1. 遼河下游平原,以山海關為界,山海關以外的平原,是由遼河沖積形成的,沼澤地較多,局部有鹽漬化,平均氣溫低,但夏季仍然可以種植水稻,主要農作物以高粱、水稻、玉米為主;
  2. 海河平原,燕山以南,黃河以北,太行山以東地區。是由海河和黃河沖積形成的,所以也被稱為黃海平原,是中國糧、棉的重要產區,南北距離達500多千米,所謂「千里平原」,主要作物為小麥、玉米和棉花。可以達到一年小麥、玉米兩熟。
  3. 黃泛平原,位於海河平原和淮北平原之間,是黃河沖積形成的,包括泛濫沉積,鹽鹼、沙化土地較多,但平均氣溫高,適合喜溫抗沙作物生長,主要作物有棉花、花生、水稻、棗等。
  4. 淮北平原,淮河以北,黃泛區以南,是黃河泛濫和淮河沖積形成的,氣溫高,水源充沛,由於以前黃河泛濫,淤積淮河幹道,造成這一帶經常性災荒,淮河經過疏通治理後,淮北平原成為中國水稻的主產區之一。
Information source: wikipedia

Recommendation 特別推介

To embrace the HD era, all images will be upgraded to 1024x1024. Scenery photos will come first. Enjoy.
- 30/12/2009

Heilongjiang 黑龍江, 2010 June

heilongjiang
Heilongjiang is the homeland of Manchus, who found their kingdom in the northeast territory of China. Being a small ethnic minority of China, Manchus are descended from Jurchens before 17th century when Nurhaci founded the Manchu state. In 1644, it seized the reign of China from Ming Dynasty and established the last ruling dynasty of china until 1911. Let's step into the cradle of Manchus civilization.

黑龍江(滿語:sahaliyan ula,黑江;俄語:река Аму́р,阿穆爾河),總長度約4444公里(以海拉爾河為源頭計算),發源於蒙古國肯特山東麓,在石勒喀河與額爾古納河交匯處形成。經過中國黑龍江省 北界與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東南界,流入韃靼海峽。黑龍江本是中國的內河,19世紀中後期沙俄強行佔領中國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大片領土之後,才 成為中俄界河。黑龍江是中國三大河流之一、世界十大河之一(有些資料計為第六),黑龍江沿線曾盛產沙金,在清朝達到繁榮,為帶動當地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 用。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簽署最後邊界協定,將兩國國界以黑龍江為基本界限劃清。
黑龍江在漢代、魏晉時被稱為弱水。南北朝時,黑龍江上游稱完水,松花江及兩江匯流後被稱為難水。隋、唐時始稱黑龍江下游為黑水,完水改作望建水、難水改作 那河。《遼史》第一次以「黑龍江」來稱呼這條河流,因為江水色黑,蜿蜒如遊龍。元代、明代多稱為混同江。至清代,黑龍江一名成為官方名稱,為清初犯人流放 之地。馮景嘗言:「今烏喇得流人,繩系頸,獸畜之。死則裸而棄諸野,烏鳶飽其肉,風沙揚其骨……」康熙時始廢流放烏拉,但雍正五年李煦又被流放至此。雍正 十年(1732年)在烏拉建成「望祭殿」。滿語音「薩哈連烏拉」,其中「薩哈連」意為「黑」,「烏拉」意為「水」。蒙古語則稱「哈拉穆連」。俄文稱為「阿 穆爾」或「阿母」(Аму́р)。

黑龍江省在商周時期的居民為「肅慎」部落,以狩獵為生,據歷史記載曾向周成王進貢弓箭。

漢朝是這兒居住的民族史書稱為「挹婁」人,已可以以農業為生,但也狩獵,曾向三國時的魏國進貢過獵物。這個時期是黑龍江建置設治之始。約公元前2世紀,扶餘國建立,成為黑龍江歷史上第一個國家政權(也有說法第一個民族政權為挹婁人的國家),為玄菟郡所管轄。

南北朝時代這兒的人被稱作「勿吉」。
隋朝時,黑龍江流域東南部為靺鞨各部生活區域,西部為室韋各部生活區域。靺鞨和室韋均與隋保持貢屬關係。

唐代的一些文獻提到「靺鞨」,部落眾多,居住在黑龍江流域的為「黑水靺鞨」。唐代已在黑龍江流域遍設府、州,委派官吏,實行管轄。武則天聖曆元年(698 年)居住在今牡丹江上游地區的粟末靺鞨在統一了靺鞨各部以後,建立震國,臣屬於唐王朝。722年黑水靺鞨酋長倪屬利稽到長安朝見皇帝,唐玄宗封他為「勃利 (伯力)州刺史」,此時黑龍江省流域已經屬於唐朝燕州。根據最近考古發現,黑龍江省當時曾有一些民族從北方遷入定居,後來又神秘的消失,不知是由於戰亂被 消滅,還是由於遷徙移出。

916年,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建立大契丹國,稱天皇帝,改名耶律億。918年(遼神冊三年),建都皇都(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的波羅城)。947年2月24日定國號為「遼」,與北宋王朝並存。

1115年,生活在今黑龍江阿什河流域的女真完顏部完顏旻建金國,定都於會寧府(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1125年金滅遼,1127年滅北宋。後遷都中都(今北京一帶),再遷都至汴京(今河南開封)

天興三年,蒙古與南宋聯合滅金,流域分屬嶺北行省和遼陽行省,元中葉以後,為開元路和水達達路所轄。

明永樂七年(1409年)設奴兒干都司,管轄之前奴兒乾地區的所有軍事建制機構,永樂九年(1411年)正式開始行政管轄權。都司的主要官員初為派駐數年 而輪調的流官,後為當地部落領袖所世襲。宣德九年(1434年)正式廢棄,共持續25年,但原設於此處的衛所仍然存在,以對當地繼續實施羈縻統治。 1616 年,官拜明建州左卫督司的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起兵统一女真各部落,建立后金。1635年,皇太极废除「女真」[2]的族号,改称“满洲”,將居住在中国东北 地区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蒙古、朝鲜、汉、呼尔哈、索伦等多个民族纳入同一族名之下,满族自此形成。作为血统最为“纯正”的组成部分,建州女 真人被称为“佛满洲”(舊滿洲,fe manju),其他人则被称为“依彻满洲”(新滿洲,ice manju)。1636年,皇太极將国号改为“大清”,同時也改元“崇德”。1644年入关灭李自成,建立了覆盖满洲、前明关内领土及西北新领地的清朝。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后,因满洲族大部分定居在关内,故官方改称为“满族”。

清初將這裡作為自己的起源禁地,禁止漢人入內,並作為流放犯人之地。清順治四年在寧古塔地區設置牛錄章京,1653年設昂邦章京,1662年升駐寧古塔將 軍。康熙二十二年設置黑龍江將軍。康熙時,俄國屢次侵犯,1685年雅克薩戰役中清擊敗俄,簽立中俄《尼布楚條約》,規定中俄以外興安嶺為界。俄軍40多 人投降,不願回國,被編為康熙俄裔近衛軍。鴉片戰爭後俄國多次入侵,清政府最終將黑龍江以北和烏蘇里江以東100多萬平方千米的中國領土劃歸割讓給俄國。 光緒三十三年黑龍江將軍改為黑龍江行省,省治齊齊哈爾城。


Information Source: wikipedia
-15/7/2010

Heilongjiang 黑龍江
helongjiang
白山黑水 滿族之鄉 Homeland of Manchus
Heilongjiang is the homeland of Manchus, who found their kingdom in the northeast territory of China. Being a small ethnic minority of China, Manchus are descended from Jurchens before 17th century when Nurhaci founded the Manchu state. In 1644, it seized the reign of China from Ming Dynasty and established the last ruling dynasty of china until 1911. Let's step into the cradle of Manchus civilization....

North Frontier  北疆northern china

塞外風光 Wilderness of North Frontier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the wilderness of north frontier symbolize the death and warfare. It was the battle field for both the defendersi and ntruders, justice and injustice. In the time of peace, we see an entirely calmness in the air.




Arts without Boundary

More than twenty thousands of original photos or images created by our colleagues are now released to the pubic free of charge under our "UM Free Image License". These are only part of our portfolio but it does take us a lot of time to convert the conventional film to digital format. We've  estimated that more than ten thousand images are kept in our studio and we believe they are not just  some kind of artwork but may serve as document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our world in the last 40 years. Just click and view.
我們已把為數二萬多張自有原創圖片以 "UM Free Image License" 自由圖像授權協定方式發佈, 我們將繼續把庫存軟片圖庫數碼化, 並增添新作以回饋公眾.